赵运: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语言工作

发布者: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5-05-08浏览次数:30

    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成立于 1947 年,是国际标准化领域的最大国际组织,总部和中央秘书处设立于瑞士日内瓦。国际标准化组织的简称“ISO”源自希腊语 isos,意思是平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主要任务包括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成员国和技术委员会进行情报交流,以及与其他国际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包括促进世界范围内标准和相关活动的协调,制定、发布、实施国际标准,促进其成员、技术委员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其他标准化国际组织开展合作等。

一、组织概况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主要机构包括大会、理事会、技术管理局和中央秘书处,共有 167 个成员国,802 个负责标准制定的技术委员会和小组委员会,制定了超过 24183 项国际标准。

    (一)组织架构

    大会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一年一度的全体会议,同时也是最高权力机构。全体大会的主要议程包括审议年度报告中相关项目、战略计划以及财政情况等。

    理事会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核心治理机构,主要任务包括:任命司库;任命秘书长,规定秘书长的权限和工作范围,制定秘书长处理中央秘书处工作的规则;选举技术管理委员局的成员,并确定技术管理局的职权范围和职责;任命政策制定委员会主席;审查并决定中央秘书处的财务预决算。

    技术管理局是负责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和协调的最高管理机构,对技术委员会进行总体管理,设立相关技术委员会,制定和维护技术委员会的工作规则,监督技术委员会的相关工作和活动。

    中央秘书处由主席、三位副主席、司库和秘书长组成,在秘书长的领导下负责组织的整体运作。

    (二)组织的目标、理念和原则

    国际标准化组织将标准看作一种“公式”,组织的目标是促进世界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发展。2009 年,时任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长罗伯·斯蒂尔提出“更简、更快、更好”的标准制定理念,缩短标准的制定时间,让标准更快地进入市场。

    2019 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最新的标准制定手册《新工作的指南》,确定了标准制定的“市场相关性”原则和“利益相关者”原则,明确了市场需求的标准制定导向。

    近年来,国际标准化组织关注标准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推动作用,将标准与可持续发展的 17 项目标进行对应。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总干事塔蒂亚娜·瓦罗瓦娅认为,每一个可持续发展目标都应有相应的国际标准,同时标准也能够打破技术壁垒,加强各方合作。因此无论什么目标,都应有标准的支持。

    (三)国际标准制定流程

    任何国际标准都会经历一个“生命周期”,由标准所处的主阶段和子阶段共同决定,主阶段和子阶段形成横纵轴,两个阶段的交点处即为标准所处的阶段。已发布的标准每五年要进行一次审定。

二、有关语言的工作

    国际标准化组织通过制定各类语言标准,对国际语言生活进行规范、管理和塑造,在国际语言生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国际标准化组织的语言工作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确定组织官方语言及其使用规范,另一类是为语言制定相关标准。

    (一)确定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采取多语制的方案,在组织的章程中将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定为英语、法语和俄语。三种官方语言的地位有所差异:正式文件和出版物的英语和法语版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供,而相关文件的俄语版由俄罗斯联邦的成员机构提供。

    国际标准化组织在以下几个场景对官方语言和工作语言的使用进行了明确规划:

  1. 官方文件用语。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官方文本包括四种,分别是国际标准,为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而设计开发的其他交付成果,大会、理事会、向理事会报告的机构和各技术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与本组织及成员工作有关的各种出版物和文件。这些文件都以三种官方语言写成,各成员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翻译,在符合国际标准化组织翻译标准的前提下,也可作为正式的文本。组织内部的函件可以使用任意一种或多种官方语言,成员国代表之间的通信可以使用其他语言。

  2. 官方网站用语。国际标准化组织官方网站的默认语言为英语,同时提供法语和俄语版本,不同版本的网页内容和容量基本一致。

  3. 会议用语。该组织的章程指出,大会的工作语言是英语和法语,会议期间提供英语、法语和俄语的口译服务。口译也可以提供其他语种,前提是有超过 10 个代表团都使用这一语言,并且费用由这种语言的使用者承担。

    (二)制定语言文字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与语言有密切关系的国际标准主要包括语言与术语标准、罗马化标准和字符标准。

    1. 语言与术语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语言与术语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与多语信息社会中的术语、翻译、口译和其他基于语言的活动有关的描写、资源、技术和服务的标准化,是国际标准化委员会中参与语言标准化最直接相关的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设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委员会及其下设的 5 个小组委员会,目前共发布了国际标准 77 条,29 条国际标准正在研制中。小组委员会的名称与该小组负责的标准类型一致。

    术语标准化工作可以细分为两类,一类是术语标准化,术语标准化依托于术语所存在的学科,具体的术语标准由该术语所在学科的技术委员会制定。另一类是术语原则和方法的标准化,由原则与方法小组委员会负责语言与术语委员会主要负责。例如《ISO 1087:2019 术语工作和术语科学—词汇》中规定了“术语工作”和“术语科学”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术语工作流程和语言代码小组委员会最主要的工作是为世界上的所有语言赋予代码。不同文化中对一种语言可能存在多种称谓方式,为了进行统一,国际标准化组织形成了《ISO 639》标准体系,为全球所有语言赋予代码,服务于术语学、词典学、语言学以及数据库等领域。《ISO 639》标准体系目前共有 6 个标准。

    《ISO 693 - 1:2002》即为最初的《ISO 639》,随着代码标准的不断完善,后成为《ISO 639》标准体系的第一部分。《ISO 639 - 1:2002》为 2 字母编码,即用两个英文字母表示一种语言,例如英语的代码为 en,中文代码为 zh。《ISO 693 - 2:1998》是 3 字母编码,即用 3 个英文字母表示一种语言,例如英语的代码为 eng,中文的代码为 chi。此外,该标准在为语言制定 3 字母代码的基础上,还为语族制定了 3 字母代码。《ISO 693 - 3:2007》是一个更加完整的 3 字母代码集,为更多语言提供了代码,完全涵盖了《ISO 639 - 1》和《ISO 639 - 2》。《ISO 639 - 4:2010》是代码使用标准,规定了《ISO 639》系列标准的使用规则,以及《ISO 639》与其他代码形成的组合语言编码的使用规则。该标准同时也是《ISO 639》各部分组合使用的指南。《ISO 639 - 5:2008》对《ISO 639 - 2》进行了补充,为部分现存和已消失的语族和语系也制定了相应的代码。《ISO 639 - 6:2009》建立了 4 字母代码,主要服务于计算机系统,用来标识语言变体,规定了语言变体名称的确定方法,同时建立了语言变体与语族、语系之间的联系。这一标准可以覆盖目前已知的所有语言变体。

    语言资源标准主要由术语资源管理小组委员会和语言资源管理小组委员会制定,服务于数字语言资源和术语的数据库建设、规范、设计、文档和编码的标准化,负责制定的相关标准包括书面文字的分词标准、自然语言的标注标准、口语转录标准等。

    翻译的相关标准主要由笔译、口译及相关技术小组委员会负责,主要负责制定笔译、口译、同声传译的一般性指导标准,以及各类翻译的服务质量标准和设备要求标准等。

    2. 罗马化标准

    罗马化指将非拉丁字母的文字系统转换成拉丁字母的过程,主要目的在于为文字信息的国际交流提供一种方案,并且能够被人和机器共同使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信息与文献技术委员会主要负责与图书馆、文献和信息中心、出版、档案、记录管理、博物馆文献、索引和摘要服务以及信息科学相关的实践标准化工作,秘书处设在法兰西标准化协会。

    其中,信息与文件技术委员会下的书面语转换技术小组委员会负责字母和文字的罗马化工作。目前,该技术小组共发布了西里尔字母、阿拉伯字母、希伯来字母、希腊字母、日文训令式罗马字、汉语拼音、格鲁吉亚字母、亚美尼亚字母、泰文、韩文、天城文和相关印度文字的罗马化标准。

    3. 字符编码标准

    字符编码是一套规则,能够将自然语言的字符与数字或脉冲进行配对,即将符号与数字系统建立联系,以便文本能够在计算机中储存以及通过通信网络传递。信息技术联合委员会主要负责信息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是发布国际标准最多的委员会,信息技术联合委员会下的字符编码集小组委员会负责图形字符集及其特性的标准化,包括字符串排序、相关的控制功能、用于信息交换的编码表示和代码扩展技术。

    字符编码集小组委员会目前已发布 48 条国际标准,分为信息技术、信息处理、信息和文献、书目信息交换、数据处理几个大类。举例而言,《ISO/IEC 8859 8 位单字节编码的图形字符集》标准体系,共包括 15 个具体的编码标准,涵盖了拉丁字母、西里尔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希伯来字母等字符,为这些字符提供了标准化的 8 字节编码方案,统一了此前各国各语言单独编码的混乱局面。

    这些字符编码标准解决了自然语言与计算机语言的交互问题,节省了计算机的储存空间,提升了计算机的计算速度。统一的编码标准可以使自然语言中的字符拥有唯一的编码,从而避免由于编码标准不统一而在计算机中出现乱码和不能识别的情况,进一步提升了信息化交流的准确程度和效率,促进了语言信息化的发展,提升了人机交互的体验。

三、语言工作新进展

    为了适应语言学习市场对于教师质量、课程需求的变化,以及市场对于学习者满意度关注的提升,国际标准化组织教育与学习服务技术委员会 2020 年推出了《ISO 29991:2020 语言学习服务—要求》。该技术委员会负责教育培训服务国际标准的制定,这项国际标准的目的在于提高语言学习服务市场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保护消费者,提高语言学习服务的质量,同时回应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四(SDG4)“确保包容性和公平的优质教育,促进所有人的终身学习机会”的需求。中国学者程永红担任此项标准的项目负责人和工作组召集人。

    这项标准关注语言学习服务的各项环节,为语言学习服务设计、语言学习服务教师、语言学习资源及其可及性、语言学习环境、语言学习测评、语言学习服务评价、语言学习服务宣传推广等内容确立相关标准。该标准首次发布于 2014 年,此次发布版本为第一次修订。与原版相比,新版标准更加关注远程学习与混合式学习的语言学习服务要求。

(原文载于《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2)》第 158—166 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