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是科教融合的学术平台,作为校级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2011年11月11日,作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设立的首家科研基地,中心在上海正式揭牌,就此开启国家语委科研基地建设的历史。

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是科教融合的学术平台,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围绕“语言与社会的互动关系”这一核心开展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语言教育研究,致力于探索语言的多学科研究路径,以扎实的基础研究服务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发展,服务于社会进步。

中心围绕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要求和自身特色定位,以“战略对接、突出特色、强化优势、注重质量、完善管理、扩大影响”为基本原则,开展多方面的建设工作,为国家语言文字科研基地建设首开新路。

十年中,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实现了五个全国第一:成为第一家国家语委科研基地,入选第一批国家语言文字智 库试点单位,设置第一个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的独立学科专业,成为第一批入选CTTI智库名录的机构,获批第一个高 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中的语言类基地。

管理运行

中心积极开展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建设的机制创新。行政运作挂靠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中心办公室与语言研究院行政办公室合署办公,专人负责,形成“一体两翼”的管理格局。整体运作采用“五位一体”模式(即专职科研、兼职研究、校内外访问学者驻院研究、多层次人才培养、刊物编辑),以项目管理为主要方式开展工作,建立了稳定性和灵活性兼备的管理机制。

在充分尊重国家语委、学校、学院和各类项目管理单位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中心结合工作特点与需求,制定内部制度和工作规范。基于简洁公开的管理制度、责权清晰的分工合作,中心在管理运行上达成了“小管理,大团队”的效应,为国家语委科研机构建设探索建立了“上外模式”。

人员队伍

中心在队伍建设方面多措并举,以专职人员为核心,聘请兼职人员完善队伍,以各类项目团结多方力量。十年间,中心汇聚了一批优秀的海内外学者共同开展科研和教学工作,学科背景涵盖语言学、人类学、教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他们不仅为中心带来了国内外学术界的经验和信息,也帮助中心走向国际。中心承担和设置的各类科研项目、教学项目、工作项目,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各类工作会议、学术研讨、联谊活动等,均成为凝聚团队的有效抓手。

经过多年实践,中心形成了“开放包容、求真务实、共建共享”的团队文化,以共同事业吸引人才,以尊重友爱凝聚人心,以管理规范确保公正,实现了“小机构,大舞台”的建设目标。中外成员合力探索语言与社会研究的新路径,为国家语言文字科研工作的队伍建设提供了富有特色的“上外经验”。

科学研究

中心致力于开展高品质的语言文字科研工作,聚焦于语言生活研究、语言政策研究、语言教育研究等三个基本领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点⸺以“语言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为核心关注,以社会语言学为理论支撑,明确“大语言观”视角下的语言研究新格局,着力开展经世致用的语言学跨学科研究,重点开展国际化城市的社会语言学调查、语言政策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国的外语教育和学科发展战略研究。

十余年的建设中,中心在科研方面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到凝练聚焦的过程,始终把解决国家重大语言需求作为行动指南,并结合上海外国语大学“建设在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的办学愿景,努力发挥学校的多语种优势,以推动构建中国的世界语言知识体系为己任,形成了语言文字科研领域的“上外特色”。

学科建设

中心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致力于打造科教融合的学术平台,贯通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社会服务,形成“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格局,以发挥国家语委科研基地在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服务和保障作用。2008年起,中心开始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设的“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两个方向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012年,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正式设置二级学科“语言战略与语言政策学”(2019年更名为“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这是语言政策研究领域第一个独立的学科专业。

中外学者共同组成的师资团队开发建设了本领域首个完备的硕博士课程体系,探索建立了多维度的人才培养体系,著名语言政策研究学者J. W. 托勒弗森、B. 斯波斯基、V. M. 阿尔帕托夫、D. 约翰逊等对中心的人才培养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基于上述学科平台,中心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一线干部培训和学术骨干培养提供了高质量服务和保障,形成了专业化、体系化、国际化、行业化兼备的教学体系,探索了语言学科建设的“上外路径”。

社会服务

中心始终把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发展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和基本任务,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国家语言文字智库建设规划》等政策文件要求为指针,积极组织和参与不同形式的社会服务工作,发挥资政启民、服务国家和地方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智库功能。

依托中外联合的专家团队,中心参与了几十项国家和地方语言决策咨询、外语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工作,参与和推动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依托完备的学科体系和优质的师生队伍,中心向社会(特别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领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学术服务,为面向社会大众的语言知识推广做出独特贡献;在城市语言环境监测、推普助力乡村振兴、上海国际教育考试与境外教材评价等专项实践活动中,也能看到中心师生活跃的身影。以此,中心基于多语能力和学科课程体系,建立了多层次、多维度服务于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上外体系”。

国际合作

作为中国顶尖的外语高等学府和新中国最早开展对外交流的高校之一,上海外国语大学始终将国际化办学作为核心发展战略,目前已与62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40所大学、文教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授课语种数量已达49种。以此为依托,中心将“积极开展语委外交,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和学者建立长效联系,提升科研活动的国际化程度和成果的国际化认可度”作为核心工作之一。

十年间,中心广泛开展国际交往与合作,与十几个国家的机构和学者建立了联系,实施了3个国家语言文字国际高端专家来华交流项目,在政府间交流、科研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等方面进行了多元化尝试,并积极向海外介绍中国的语言文字工作成就和相关研究进展,传播中国声音。中心做法和经验,形成了国家语言文字科研国际化发展中的“上外风范”。

支撑条件

为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中心在充分尊重上级部门、依托学院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形成了稳定、高效的制度保障。上海外国语大学优良的办公、教学、资源环境,为中心各项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保障。

十余年来,中心开发建设了服务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三大平台⸺期刊方阵、系列数据资源库、媒体矩阵,为国家语委科研基地发展、国家语言文字智库建设中的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做出了“上外探索”。

媒体之声

成果打造与成果传播,是中心作为智库型学术平台发展的双引擎。中心自主建设运维的媒体平台,吸引听众、观众、读者总计超过40万人次,微信公众号的稳定订阅人数超过3万,哔哩哔哩视频账号的长期关注人数超过2万,今日头条账号浏览人数超过10万。

中心积极与主流媒体建立良好合作关系,师生踊跃在大众媒体上发声,以提高社会的语言意识、提升语言文字事业的影响力、扩大中心团队和成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多方努力,中心在媒体传播的建设机制、建设成果、社会效应方面取得了相当成效,发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上外声音”。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