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砾文于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语言与未来讲坛”谈民航领域的语言安全规划研究

发布者: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5-05-04浏览次数:11

2025年3月20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梁砾文副教授做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语言与未来讲坛”,做了题为《民航领域的语言安全规划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国民航大学张艳玲教授主持,数百名师生线上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梁砾文副教授以1977年特内里费空难为切入点,揭示了语言歧义对民航安全的致命影响。她系统梳理了民航语言安全研究的演进脉络:从早期聚焦无线电通话失误,到关注跨文化交际与应急语言资源,再到智慧时代数据安全挑战,语言始终贯穿民航风险防控的全链条。通过日本羽田机场碰撞事故、黑广播干扰航班等案例,梁老师强调语言不仅是信息传递工具,更是民航安全管理体系的核心纽带。梁老师系统介绍了民航安全管理中的语言功能结合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安全管理体系,并基于此介绍了民航语言安全规划的“四维框架”:政策规范:完善术语标准与操作规程,如重庆机场滑行道命名优化;风险管理:建立预防性与应急性措施,如川航3U8633迫降中的无线电盲发机制;技术保障:应对数字化挑战,强化数据治理与隐私保护;文化根基:通过《中国机长》等影视传播安全文化,校企合作培育专业人才。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梁老师与听众深入探讨了语言标准与口音多样性、驾驶舱权力梯度等议题。她指出,中国民航安全全球领先的成就背后,语言规划已悄然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未来研究需深度融入行业实践,既要提炼中国经验反哺国际标准(如北斗术语体系输出),也要破解智慧民航新命题,为全球航空安全贡献语言学智慧。梁老师呼吁民航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无论是机组人员的专业素养,还是乘客的文明意识,语言都如同水脉般串联起每个环节。这场讲座不仅为听众打开了民航语言研究的视野,更提醒我们每一次起落安妥的背后都有无数“语言密码”在默默守护。

 


撰稿:黄茜

审定:朱晔

终审:赵蓉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