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于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语言与未来讲坛”谈区域国别人才的知识、功能与能力结构

发布者: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5-04-27浏览次数:11

2025年3月13日,上海外国语大学杨成教授做客“语言与未来”讲坛,发表了题为《区域国别人才的知识结构、功能结构与能力结构》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常州大学冯健高副教授主持,1300余位观众在线参加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杨成教授从中国崛起的历史背景切入,探讨了区域国别研究学科的形成及其战略意义。杨教授指出,随着中国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事务、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扎实的国别区域全球知识体系成为重要的支撑要素。近十年间,区域国别学迅速从二级学科发展为一级学科,在相当程度上折射了中国崛起为全球大国后对于外部世界战略知识全领域探究的战略需求。接着,杨成教授系统阐释了区域国别人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他指出,通专兼备、以专为先的“T型人才”概念不足以定义区域国别人才的复杂性,并提出应构建“杰”字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知识结构方面,区域国别人才需同时具备知识广度、知识深度和知识高度,既是通才又是专才,且能从国家战略高度思考问题;在功能结构方面,需兼顾学术研究和政策研究两大功能,做到“讲政治的学术研究”和“有学术的政策研究”的有机结合;在能力结构方面,则需具备政治定力、多语能力、学科能力和话语能力“四力一体”的支撑性能力体系。杨成教授特别强调了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国家性特征,指出“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应用性基础学科”是区域国别学的内核与本质。这种需求不仅包括政府决策咨询,还涵盖咨商、启民、育人等多个方面。

在讲座的互动环节,在线观众围绕着如何解决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难点、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挑战、如何开展高质量的区域国别研究等话题进行了提问。本次讲座深入剖析了区域国别人才培养的理论框架和实践路径,为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区域国别人才提供了重要参考,彰显了区域国别研究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支撑作用。

 


撰稿:何昕屿

审定:朱晔

终审:赵蓉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