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国语言汇聚北京 语言文化交流成趋势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9-03浏览次数:331

 

20091211,第四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在北京召开,由孔子学院总部和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举办的“孔子学院资源展多国语言展”也在国家会议中心同时开幕。本刊记者专程赴京观摩了为期4天的展览。

2007年第二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召开以来,每次召开孔子学院大会的同时,举办方都会推出一个孔子学院成果展。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在举办孔子学院成果展的同时,还增加了多国语言展,积极邀请各国的驻华使领馆、国外大学以及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参展并举办相关的文化推广活动。

多国语言展——语言文化多样性观念的体现

在举办孔子学院资源展的同时举办多国语言展,充分体现了我国致力于构建多语多文化的和谐世界的理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同志在第四届孔子学院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里引用了中国俗语“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明确地表达了这种理念。

也许是因为首次举办多国语言展的原故,与本次展览的其他3大内容版块(孔子学院资源展、中国语言文字成就展、语言教育和信息技术新产品交流展)相比,多国语言展的规模不大,但这并不妨碍参展单位和参观者的热情。该展览共吸引了33个驻华大使馆及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机构,其中欧洲16个、亚洲12个、美洲3个、非洲2个,另外还有13所国外大学参加了此次展览。举办方特意将多国语言展安排在整个展区的黄金地段,所有展台都分布在展览大厅的两个入口之间,参观者无论从哪个入口进场,首先看到的都是多国语言展。

“原来世界上除了英语还有这么多外语啊!”带着孙子来参观本次展览的一位大爷感叹,在这位大爷的眼里,“外语”就是“英语”。的确,近年来国内教授的外语主要是英语,使得有些人无意间将“外语”这个范畴缩小到了英语一门外语上,忽视了其他外语的存在。而举办这样一次多国语言展无疑有助于开阔参观者的眼界,帮助人们了解世界语言的多样性。

参加此次多国语言展的语言中,法国、埃及的语言(法语、阿拉伯语)由于是联合国官方工作语言,人们还比较熟悉,很多“小语种”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还十分陌生,使用它们的国家也不太为人们所了解,比如主要语言分别是波兰语、保加利亚语、僧伽罗语、黑山语的波兰、保加利亚、斯里兰卡、黑山等国。在举办方提供的参展名单内,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对不少人来说甚至是闻所未闻的。在这个英语已经成为“超级语言”的世界里,使用“小语种”的国家迫切希望能找到推介本国语言和文化的方式,而本次展览另一大部分——孔子学院资源展,就是他们学习的目标和机会,他们普遍认为中国在汉语海外传播上有很多值得学习的经验和做法。同期举办的中国语言文字成就展实际上也是中国积极与世界交流语言文字工作经验的举措。

国家语言政策论坛——多国畅谈语言现状与政策

    12月12,作为本次展会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语委主办的“国家语言政策国际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参加论坛的人员包括部分驻华使馆的文教官员、部分在京的语言文字专家学者、国家语委成员单位联络员、各省级语委办和语言文字培训测试中心负责人。作为主讲嘉宾发言的有来自中外的6位官员/学者。中国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教授从中国语言文字工作的基本目标、语言文字工作与文化传承、语言文字能力与人力资源强国建设这三个方面提出了中国语言文字工作的使命;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的陈章太教授对新中国的语言政策、语言立法和语言规划作了全面地概括说明;中央民族大学的戴庆厦教授介绍了中国的语言国情和民族语文政策;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与科技合作处官员安明兰介绍了法国的语言文化多样性原则及法国致力于发展多语制的具体做法;俄罗斯驻华使馆参赞代表玛纳斯从俄语在当今和未来世界中的地位入手,畅谈了俄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的未来和中俄两国的语言合作;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官员、中国区英语总监简天宝结合人口增长、聚居类型、就业等因素预测了全球英语发展趋势。从他们的讲话和自由讨论的内容来看,很多国家都把语言作为国家文化的支柱之一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在全球化进程中积极采取措施维护本国语言文化的地位,同时极力扩大其影响,语言政策的制定和施行都将围绕上述目标开展。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将变得十分重要,语言合作与交流将是大势所趋。

语言教育和信息技术新产品交流展——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变化

“全世界1/3的人讲英语,4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75%的电视节目用英语播出,80%以上的科技信息用英文表达,全球互联网信息90%以上是英语文本信息……”荷兰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举出了这一串数字。英语的强势使得这些使用“小语种”的国家普遍感受到了一种语言的危机:“有报告预言到2050年,90%的人类语言将从地球上消失,互联网将会加速这个进程。”

的确,人们对在这个经济占主导地位和互联网进一步普及的社会里,自己国家的语言会受到削弱的担心不无道理。

不过,过分的担心似乎显得不必要。近年来关于语言消亡的报道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注。就在本次展会开幕的前一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签署了一项非拉丁字母引进国际化域名的协议,以实现互联网更大程度的语言多样性。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说:“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倡导的。互联网语言必须多样化,必须使所有语言群体可以利用其独特的潜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互联网管理方面一直倡导国际社会创建“知识社会”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便是尊重文化和语言多样性。

在本次展览的语言教育和信息技术新产品交流展现场,我们也看到了令人欣喜的一面:许多机构展示了利用互联网传播语言的成功案例。很多软件公司都推出了在线语言课堂这样的软件。以hotpod.cn为例,他们推出的网络课程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视频教学。结合Web2.0和即时通讯技术,他们已经做到教师和学生面对面视频教学,通过分屏,学生还可以看到教师在电脑上的教案以及书写板书,学生也可以通过屏幕上的按钮随时向老师提问。而20083月上载运行的网络孔子学院更是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为更多热爱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朋友提供了一个先进、快捷、便利的平台。

在语言传播上,互联网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合理加以利用,它无疑有助于语言的传播,甚至拯救濒临消亡的语言。

中国外语院校展区——外语院校在国际语言交流中的定位与思考

近年来,国内的外语教学深受关注,外语考试该不该取消,外语教学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外语教学的语种规划是否合理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通过对国内外语教育现状的了解才能加以评论。

中国外语教学展区汇聚了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29所知名大学以及10所重点外国语学校的展台,应该说通过观看这些展台,人们可以窥探和了解中国外语教学现状之一斑了。笔者在与这些院校的有关人士交谈时发现,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来展示本校的对外汉语教学水平的,均以各个学校的国际交流学院作为本次参展主体。同时,参展的出版机构,如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展出的也是清一色的对外汉语教材。这也许是因为孔子学院大会的缘故,外语院校和出版机构瞄准的是汉语国际传播这一目标,但从当前国际语言交流的趋势和国内语言需求的角度看,对外语院校的参展定位似乎可以作更多的思考。(作者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