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语为宁夏回民就业开辟新天地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09-03浏览次数:931

阿拉伯语为宁夏回民就业开辟新天地

 

近期,当金融危机引发农民工失业潮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时,近日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厅传来的消息却显示,今年一季度宁夏实现农民工转移就业40.85万人,与去年同期的35万人相比,增长16.7%。宁夏的返乡农民工1.4万人,占输出农民工总量的1.8%,而全国的平均数为5%左右。这表明,我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工失业潮,宁夏并没有被卷入。其原因之一,就是回族兄弟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近年来,在广州、深圳、义乌等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商贸往来频繁的城市,活跃着一批来自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特殊务工人员,他们大多来自吴忠市,以阿拉伯语翻译的身份在当地厂商与阿拉伯客商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有的还凭借阿语优势,创办了自己的商贸公司,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中国沿海地区商贸活动频繁,这里的贸易市场每年吸引着近30万人次的阿拉伯客商,庞大的外商队伍犹如磁石一般吸引着大批有志于从事阿语翻译的青年。根据《新华纵横》的报道,仅义乌一地,就有大约8000名回族人借助语言优势在此工作,其中3000人从事阿语翻译工作,占当地阿语翻译人数的75%以上;1500多人从事国际贸易,其中公司年贸易额在千万美元以上的有30人左右。这些翻译中,80%的年收入在3-6万元,15%的人可能达到30-100万元,个别可能在100万元以上。

阿语翻译走俏带动了阿语培训学校的发展,宁夏的阿语学校也由最初的一两所发展到了如今的几十所。宁夏同心阿拉伯语学校是全国第一所阿拉伯语中等专业学校,学校负责人说,该校学生主要去向是沿海发达地区、涉外企业和驻外机构,近年来该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即使在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阿语专业的毕业生依然供不应求。同心阿语翻译已经成为宁夏就业培训中的名牌。目前,甘肃陇东地区的回族聚居地也出现了一些阿拉伯语学校,如张家川阿拉伯语言学校、平凉阿拉伯语学校等。这些学校大都是在1980-1990年代建立的民族学校基础上转型而来的,学生基本上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子弟,办学层次为中专或大专,学习内容主要是阿拉伯语和民族传统文化。运作资金除政府拨款外,主要依靠民间资本支持和商业运作。

回族在宁夏历史悠久,有自己独特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历史上回族就有送子女进入清真寺学习阿拉伯经文的传统。近年来,由于劳务输出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劳务输出质量提高,宁夏在劳务收入上也取得了新的突破,阿语翻译已成为许多青年农民外出务工的新方式。2005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郑小明在中国(宁夏)首届劳务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作为中国唯一省级回族自治区域的宁夏,充分利用当地的民族区域自治优势,积极发展回族劳务品牌,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阿语人才输出地。200711月,宁夏吴忠阿语翻译还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形成了劳务品牌效应。

一千多年前,阿拉伯语随着伊斯兰教进入中国,兴盛于元、明两朝,一直以清真寺内的经堂教学模式流行于回族民间,其内容是为宗教服务的。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共有16所高校开设了阿语专业,阿语专业本科在校生总数为1379人(截至20084月)。根据我们的粗略估算,民族学校的阿语在校学生人数已远远超过了高校阿语专业学生。这既说明民族学校顺应了阿语市场需求,也说明现有的阿语人才数量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此外,宗教和语言的共性正在成为联结我国回族和海外穆斯林经济利益的纽带,是否会因此形成值得关注的政治和文化现象,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