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序)

发布者:郭家堂发布时间:2012-12-04浏览次数:1497

江泽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中国。为了更好推动事业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世界的了解,也需要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文明。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多样性,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促进和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历史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培育和发展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让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有一个更为广阔深厚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地域辽阔,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发展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了解当代中国。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我国基本国情,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坚持的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语言是人类交流交往的重要工具。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需要在学好祖国语言的同时认真学习外语,领导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领导干部如果能够直接用外语进行基本交流,都来做促进相互了解工作,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我的体会是,直接的语言交流,哪怕是最基本的交流,其效果也要优于间接的语言交流。我说的是最基本的语言交流,要求领导干部都脱离翻译而去进行全面的语言交流目前是不现实的。

这些年来,中央为提高领导干部外语水平采取了不少措施。2001年至2002年,李岚清同志曾组织举办两次省部级领导干部外语学习班,我是很支持的。最近,中央组织部举办了省部级干部英语强化班。很多领导干部自己也在努力,外语水平总体是不断提高的。但是,客观地讲,我们的领导干部外语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对外交往不断扩大的需要还不相适应,还要下更大气力来学习和应用。我衷心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都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出发,认真学习外语,努力运用外语,掌握沟通技巧,积极开展工作。

学习外语,贵在坚持。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不容易,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只要把握规律,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就一定能不断有所收获。

这次,我请曾培炎同志主持编写了一份介绍我国基本情况的材料。外交部的同志将其分门别类地编写成适用于领导干部的外语教本,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看了他们编写的教本,写下以上这些话,是为序。

 

通过英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奠基

 探讨课程改革实施中的各种问题,必须坚持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思想,这是教育者的职责。当前,社会整体倾向功利化,望子成龙式的教育大行其道,这是我们应当面对并克服的严峻考验。由于在升学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功利化的社会背景下,英语学科成为一个相对优势的学科。现在,不但学校里开设了英语课程,社会上还有各类英语培训学校,英语受到很大的重视,让孩子学好英语成了家长们望子成龙的一部分内容。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由于城乡、区域的巨大差距,英语学科也存在严重的不均衡现象。目前,一些大城市的学校已具备优质师资和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其英语教育水平较高,而在小城市、农村,由于教学硬件设备不足,再加上师资水平的差别、学校对英语学科重视程度的差别等等,使得这些地方的英语教育水平堪忧。可以说,现在英语学科存在的最根本问题就是英语教育上的不公平、不均衡。

充分考虑到当前社会现状、发展趋势和国家教育政策规划,针对英语学科的实际情况和问题,结合多年课程标准研制的经验教训,我们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本次课程标准的修订。此次修订,在坚持新课程标准一直以来的基本教育理念不变的基础上,我们又取得不少突破。

一、英语新课程标准修订的五大新突破

十年前,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就非常强调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外语教育绝不只是一个学习外语的工具,而是要通过外语教育来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这次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在大原则上没有根本的改变,只是按照中央、教育部的相关精神做了进一步强化。在原有基础上,《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修订后有以下提高与突破。

突破一:强调外语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如何体现素质教育这一点上,我们提出了在语言课程教育上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性质。工具性是指掌握语言这一工具;人文性是指通过本族语言和外国语言的学习,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其他民族优秀的文化,从而丰富自己的文化、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提倡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进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这是我们这次英语课程标准修订最主要的突破之一,也是语文、日语、俄语、英语四个语言课程标准共同研讨的结果。此外,通过情感态度、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来共同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个理念没有改变,在本次修订中,我们更加强调了这个理念并对其做了更为详细的阐释。根据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强调以人为本,在修订中特别加强了以学生为本、公平教育、面向全体师生、注重素质教育这几个重要指导理念的阐述。

突破二:英语课程开设要注重教育公平

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有一段话重点强调了教育公平的问题,针对不同地区师资条件、环境条件不均衡的现象,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实施。比如说开设英语课程的起始年级问题,课标要求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但是目前的大城市都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英语课程;有些地方却又存在三年级也无法开设英语课程的情况。所以,我们在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不同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拟定其英语课程开设的起始年级。

突破三:进一步为学生减负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减负这个问题,从英语学科来说,减负主要是学习内容、学习量的。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对语言技能的一些要求有所降低。另外,在学习的内容方面主要通过两个措施来实现减负一是词汇量的降低,二是课题的压缩,这里所指的课题指的就是学习内容。原来是24个课题,现在还是24个,但是内容有所减少。课题内容、话题减少,要求学生掌握的词汇量也就相应减少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里要求各年级段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小学是700个,中学是1600个,高中是3500;在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里,小学需要学生掌握的词汇量是600700个,初中是15001600个,高中计划从原来的3500个变成3300个。在词汇量减少的同时又考虑到供各地方选择的幅度与范围,如600700个,体现地区、城乡的学生差别。同时,也应看到,减负不单纯是一个减量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贯彻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实现兴趣+有效,使学生爱学、想学、有收获,不把学习视为负担,这就是实现减负了。

突破四:增加案例,增强课程标准的可操作性

在课标修订征求意见中,有些教师向我们提出,应使课标既能在教学理念、教育理念、教学原则上指引一线教师,又能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建议通过一些好的教学案例来说明课标倡导的原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是如何实现的。所以,在这次修订稿中,我们增加了大量教学案例。这些案例都来自教学实践,很多都是我们的专家在一线听课时收集并加以升华提高,最终设计出的。另外,我们把案例放在了课标附录里,这样就使正文显得更精炼简洁。

突破五:提倡以任务教学法为主的多种外语教学法

外语教学的教学法问题,是教师非常关心的,也是我们课标修订组成员一致重视的问题。我们强调外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的统一,以实践为主。尤其是在小学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实践上,而不是刚一接触外语就讲授大量的如语法等语言理论,这一点是以前中小学外语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前的外语教学,教师用汉语整天在课堂上讲理论,学生没有开口说话的机会。所以,有两个词常被用来概括当时的英语教学:“哑巴英语聋子英语。我们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坚持实践第一。当然,理论也很重要,到了一定阶段,学生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再系统学习语法。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曾有这样的提法:“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曾有意见认为,我们只提倡一种教学方法,即任务型教学法,好像其他教学法都错了。所谓任务型教学法,简单来说,就是在日常教学里注重学生能用英语做什么,即用英语中的“can do”来要求学生。我们要贯彻这样的理念:无论课内课外,让学生用外语完成我们设计好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用英语来做事情的能力。为此,在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我们对这一理念叙述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

二、只要教学方法正确,开设英语课越早越好

是否将英语课程作为小学必修课?这是业界有争议的问题。有学者不赞成小学开设英语课程,或者是不赞成儿童时期就学英语。而目前社会趋势却是双语幼儿园大行其道,两者形成矛盾与争议。我曾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对这一现象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开设儿童英语课,主要是看你怎么教,以什么为目的。假如小学或幼儿园开设英语,以认单词,讲语法为主,我不赞成。但用英语做游戏,通过游戏学说话,是可以的。让学生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如Good morning!”、“Can you help me?”“Thank you.”等。对孩子来说,他并不知道这些话里有多少单词,每个单词有几个字母。教师只要教会他说,让他知道什么时候说就行了。这样的教学法,让学生一开始接触英语时就明白英语是交流的工具,是一套生活中可以运用的符号,体现了外语的工具性。只要是正确的学习,按照语言的规律来教,儿童学习英语越早越好。从一些实验和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两三岁以后这个年龄段,同时学习母语和外语,通过正确的引导,两种语言的学习可以互相补充,而不是彼此抵触,这会使以后的外语学习更加顺畅。

十多年前,我曾经担任过某个学校的校长。我在那里做过一年的实验:请两个不懂中文的加拿大老太太担任本校全托幼儿园小班两三岁孩子的保姆,和幼儿园的孩子一起生活,同时又请中国的阿姨照顾他们的生活。一年之后,这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就能用双语进行交流了。

另外,外语还有人文方面的作用。开设外语课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开阔眼界,扩大视野。根据我们的课标要求,初中阶段的语言技能是听、说、读、写,而小学阶段的语言技能是听、说、玩、演、唱,在小学阶段倡导主要通过做游戏学习外语。只要方法正确,符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点,小学开设英语课不仅不会妨碍本族语言的学习,而且能够互为补充。有调查表明,在中小学中,凡语文成绩好的学生,英语成绩也好,反之亦然。

三、学习课标,熟悉课标,实施课标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验和修订,总共历时11年。这一凝聚广大专家、教师心血的成果要真正落到实处,还需要一定的行政手段来推动。至于行政手段,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两方面来进行,一是教育行政部门下发相关指令性文件,让每个教师都能拿到修订后的《英语课程标准》并展开深入的学习;二是给予教师相关培训指导,比如本年度国培计划,我认为就得以学习、了解修订后的课标为中心来展开。

只有保证教师人手一册《英语课程标准》并认真学习课标,熟悉课标,然后才能真正实施课标,让课标对一线教学起到实质性的引领作用。如果课标能够得到普遍实施,对各个学科,甚至对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和提高都会起很大的作用,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的思想必将更加深入人心。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转载自《基础教育课程》2012年第1-2期合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