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角度围观“网络论战”

发布者:郭家堂发布时间:2012-12-04浏览次数:169

——对话《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

【导语】据新华社上海210专电(记者孙丽萍)围观“韩方大战”两位当事人的博客;批评“80后”作家郭敬明的博客文章“遍地荆棘”;咬嚼“春晚”;发布《国人年度十大语文差错》……以“语林啄木鸟”著称的《咬文嚼字》,正越来越深地介入当下这个网络时代的文字狂欢和“文字战争”。作为《咬文嚼字》的当家人,郝铭鉴龙年伊始开通了微博,粉丝人数在短短数天内超过4万。日前,新华社记者就网络语言现象和相关事件与郝铭鉴展开了对话。

网络时代成就文字狂欢

记者:怎么看待某某体、以及某某体走红网络的流行文化现象

郝铭鉴:很多白领、年轻人正在发掘语言的娱乐功能。一个新词被出来,大家争相使用;一种语体被推出,大家竞相模仿,的确给中国人带来很大的乐趣。在很短的时间内推广和普及汉语的创新,这是以往平面媒体所无法做到的,单是互联网的技术进步让它已经变成了现实。 

记者:也就是说,互联网激发了古老汉语的创新能力

郝铭鉴:汉语的创造力在网络时代经历了一个逐步上升的过程:网民一开始接触到有趣的语言现象,最初只是满足于跟随使用,后来就逐步参与创作。现在一个举国关注的新闻事件发生之后,网民们会用各种语体来造句,给予这个事件不同解读,有的幽默、有的嘲讽、有的犀利。在中国的历史上,汉语的娱乐性应该从没有这样得到过强调和发扬。 

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字狂欢现象,除了与互联网技术息息相关之外,更体现出了今天社会民众表达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可以说,今天的汉语创造力大爆发,不是集中发泄某一方面的情绪,而是跟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比较活跃、跟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紧密结合起来的。 

语言角度围观网络论战” 

记者:去年底,《咬文嚼字》杂志策划了围观名家博客活动,首当其冲关注的就是方舟子、韩寒,恰好是韩方大战的双方当事人。检测的结果怎么样

郝铭鉴:2012年,《咬文嚼字》综合博客的粉丝数、点击量、更新频率和社会影响等因素,选出12位博主,逐月给出文字检测报告。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博客受众多,社会影响大,既是社会的意见领袖,也是语言的弄潮高手 

方舟子的文字报告已经公布了。他在一篇博文中提到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但是误写成了稽康。在《网络诗词的意淫时代》一文中,他还把金代出现的平水韵误写成唐代的。

不过,作为福建省当年的高考文科状元,方舟子的博文总的来说非常严谨。他不仅有理科生的科学思维,而且非常重视语言表达,文史知识也相当扎实丰富,据说他的博文除了自己把关,还会请人校对,这是非常难得的态度。 

韩寒的文字报告将在三月份公布,现在专家还在反复斟酌讨论。韩寒的语言风格是犀利。他对于很多社会现象和社会事件的表态,采用激烈反讽的表达方法。韩寒不像方舟子那样字斟句酌,而追求一刀见血的痛快酣畅。准确与否,也不是他考虑的重点。举例来说,韩寒的一篇博文中有句气势滂沱站在船上,而滂沱一般用来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应该不能与气势搭配。 

我们从第三只眼来看韩方之争,就能发现这个时代的各种语言文字风格呈现出来的丰富多彩、热闹精彩,可以说是前所未有。过去传统媒体对于发表出来的文字,往往再三打磨,去其锋芒,而现在的网络语言确是直接发表,去编辑化、去中间环节,可以张扬每一个人的性格。这也是时代的巨大进步。 

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现在网络上比比皆是的文字战争,也对文人的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现在的互联网上语言文字的低俗化、暴力化倾向也十分明显,值得警惕。

(本文摘自:2012211新华每日电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