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登峰司长访谈:语言文字工作的主要任务

发布者:林达发布时间:2010-12-10浏览次数:134

    主持人:今天很荣幸能采访到王司长。语言文字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文化载体,甚至是文化的核心。那么,很多老百姓可能并不太清楚国家语委的工作职责或者范围,您能不能介绍一下我们国家语委主要的工作职责或者范畴以及作用是什么?

  王登峰:国家语委的职责,从历史上来看,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有了一些变化,但是总体上三大任务没有变。

  第一个是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第二个就是推行规范汉字。这一条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在50年代,提出来了一项任务,就是实行汉字改革,也就是第一次的汉字简化,到今天汉字简化完成以后,二简已经废除了,也就是说我们还是维持第一次的方案。然后就是推行规范汉字,要使用规范汉字。

  第三项任务,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很多人可能只是觉得,汉语拼音方案我上小学的时候学学就好了,以后不一定用得到,好像它只是用来认识字、读音的,但是实际上,汉语拼音在生活当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我看见教育报的网站,就是教育报汉语拼音的打头字母。另外,很多汉字不能使用或者不便使用的地方,都要使用汉语拼音,比如说在拼写中国人人名时,在外文里面出现中国人名,你不能把汉字写上去,那就用汉语拼音。另外,一些地名、专有名词,像我们的绕月卫星叫“嫦娥一号”(Chang'E1),火箭叫“长征”(CZ),在不能使用汉字的地方,就使用汉语拼音,所以它的应用非常广。包括图书馆的编目和目录等都可以用汉语拼音。

  第四项任务,是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也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提出的,就是要对汉语和汉字进行信息化的处理。等于说到了90年代,语言文字的工作就增加了第四项,就是汉字的信息化。

  其实还有第五项,就是社会服务,为社会提供语言文字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虽然一开始是三大任务,到了80年代变成了五项任务,到了90年代,服务好像又没有那么迫切,就变成了四大任务。就是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还有语言文字信息化。

  到今天我们看到,语言文字的任务又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前面三大任务还是非常重要的,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今天这三大任务还不能说已经做得很好,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加强。第四个信息化的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现在,特别是网络媒体,语言文字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在使用汉语汉字的时候,如何把汉语汉字信息化,同时又能够保持汉语的纯洁性,这些都是信息化很重要的工作。

  第五个方面,社会服务的任务也越来越迫切。我们经常收到一些来信,说这个字应该怎么读?这个字应该怎么用?另外,现在人们除了会做美容以外,其实语言的“美容”也非常重要,有的人说出来的话,大家听着很舒服,同样的观点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人们的接受程度也不一样。所以,这里面有一个语言文字水平和能力的培训、咨询服务等等,应该说社会各界这方面的需求也非常大。所以现在我们的工作主要围绕这五个方面。

  我刚才讲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语言文字工作出现了信息化的问题,到了今天,其实又出现了另外的一些需要语言文字工作投入更多关注的问题。第一个,语言能力的问题。刚才讲了“语言美容”,其实就涉及到语言能力。因为这一次《教育规划纲要》里面,特别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就是中国到2020年要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十七大报告的时候提出来,我们要从人力资源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这一次《教育规划纲要》、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来,2020年实现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人力资源强国和人力资源大国的一个根本性的区别就是劳动力的素质。也就是说到2020年,教育工作要为整个社会做出的最突出的贡献,就是使整个国民的素质有一个明显的提升,这是从整体上来说的。从个人的能力和素质来讲,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非常多,但核心和基础是语言能力。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外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他的智力或者能力,这方面通过学校的学习、专业课的学习都可以掌握,而智力里面核心的三要素:语言能力、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这是一个人的能力或者智力最重要的要素。语言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这两个都离不开语言,计算能力更离不开语言,计算能力是一种抽象,现在好多小学生在数学上出现的问题是什么?不是他不会算术,是他读不懂应用题,给你出的题干,你读了半天不知道是什么,你就没法算,这些其实都是语言能力。

  主持人:你刚才说的这个确实是这样,其实中国的学生在国外念书遇到的第一大挑战叫language power,就是说你可能很聪明,都明白,但是你不会表达,用一句话说,就跟白痴一样,所以特别强调这个。其实从人的发展角度来讲,你的说服能力、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你再优秀,不会表达,说不出来,写不出来,你就无法去说服你的领导或者其他人。

  王登峰:对,这属于基本的能力,这是基础,你不会什么都没有办法。第一是你没法学会,第二,学会的过程会很漫长,学会了以后,你再用起来也很难,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到底是什么?非智力因素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广泛,西方人最近十几年以来,一直在强调一个概念叫情商,情商是什么呢?是一个人控制自己消极情绪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的过程里面,你不要把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消极情绪表达出来,这样会妨碍你跟别人的交流沟通。这一点西方人最近十几年才发现,中国人五千年前就发现了人际交往要注意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情商的全部,其实情商最核心的在我看来就两个:第一个,准确、客观的去认识和表达自己的能力。你首先对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有认识,同时你如何表达你对自己的认识。比如说,假如你觉得你是天下第一,什么人都比不上你,但是你在表达你自己的时候,你是不是可以这么说?你能不能让别人一方面觉得你能力确实很强,另一方面又觉得你平易近人,很温和,不是盛气凌人,这不就是情商吗?第二个,对别人的认识和表达。你对一个人印象很坏,就是瞧不上他,这是你的认识,但是从情商来讲,你怎么可能把一个人看得那么差?而且,即使你觉得那个人确实很差,你该怎么表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商的最核心的两个方面,就是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和表达能力。这是什么?还是语言能力。

  那么,人有了能力和非智力因素以后,什么事情都能做好吗?不见得。还有第三个,就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如果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是一个人的两翼的话,两翼很强,可以飞得很高,也可以飞得很远,但是往哪儿飞?那就是一个理想信念。价值观是什么?更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文化能力。中国人的价值理念和西方人的价值理念是不一样的,这个差别非常大。比如说我们现在强调建设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概念,其实在孔子的大同世界里面就已经有了。我们看孔子的大同世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除了选拔贤能者委以重任外,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我们就说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什么意思?就是在这个社会里,社会地位最低的、能力最弱的人,我们也是全力以赴地去保障,这是2500年前孔子的大同理想。到今天我们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这个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强调以人为本,整个社会的和谐。和谐的概念,第一是有差别,第二是彼此都能够接受。也就是说社会地位最高的人和社会地位最低的人,这两者之间虽然仍有差别,但是这个差别能够被所有的人接受,这不就是现在中央强调的建设和谐社会的两大任务,第一是发展经济,整个国家逐渐富强,人民都有好的生活;第二个就是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减少差距。现在强调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城乡的协调发展,在《教育规划纲要》里面特别提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最重要的基础,就是首先得保证农村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有同等的,受到相同或者相似教育的机会。

这就是我们的价值理念,跟西方人的价值理念不一样。西方人的价值理念是什么?谁的本事大,谁就可以占据所有,我们现在看到美国人霸权,其实他的霸权体现在什么地方?因为我有实力,所以全世界都得听我的,你不听我的我就去打你。他是代表着上帝的。西方的宗教里面有上帝,有撒旦,有正义的、有邪恶的,邪恶的是要被消灭掉的。但是你看中国人的思想观念里面,有没有谁是应该被消灭的?天、地、人,人和天地的地位是一样的,中国人这种价值理念和西方的文化完全不一样。那么,一个人的理想或者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一个对所有的人甚至所有的生命都视为是至高无上的,是很尊贵的,怎么可能像美国人一样去消灭他呢?中国周公所设计的周王朝的政府机构,他设计了六个部门,现在叫部委,像大司寇,大司农,大司马等,还有一个,可能很少有人听说过,叫“司救”,就是挽救的救,这个部门干吗的?相当于现在的公安部、司法部、监狱管理部门,都包括在内。干吗的?就是对犯了错误的人进行处理。处理叫司救,去挽救,第一是先挽救他,一定要把犯了错的人挽救回来。这是中国人的价值理念。那么,我们讲的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需要提升每一个劳动者的能力、社会智力(也就是非智力因素)和他的理想、信念、价值观,而所有这三个方面都跟一个人的语言能力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主持人: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意义,你没有说之前,我真没有想到这么远,但是听你讲完会得出一个清晰的结论,是正确的。

王登峰:嗯。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是推广普通话,就是说你话要说得清楚明白,让大家都能够接受、理解,今天这个任务还要继续做,因为还有很多人不能用普通话交流。但同时,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来讲,光能够顺畅交流还不够,还要准确、得体,因此提高公民的语言能力也是我们语言文字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第二个,我们认为现在也应该成为语言文字工作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传承文化。刚才我们讲的中西方的价值理念有非常大的差别,这样,人们在接受不同文化的时候,就会有一个对比。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更多的去认识和了解了外面的世界,但是改革开放的时候,跟西方相比,我们其实在经济上是处于劣势的,我们很多时候要向西方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学习他们的科技成就,同时也会不自觉地伴随着对西方文化的一种高看,觉得他们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

主持人:对。我90年代写了一篇文章,获了一等奖,就是《重了洋文,轻了中文》。

王登峰:这还不光是文的问题,其实最主要的是对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在中西方的交流里面,尤其在文化方面,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其实还是以西方的文化作为标准来衡量我们的生活。文化和科技是不一样的,文化本身就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人们的言谈举止,就是人们潜移默化的一种价值理念。当我们跟西方文化有了特别密切的交流以后,同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其实非常有限,特别是经历了文革。可以说,现在在职的人员,差不多60岁以内的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其实是非常有限的,再加上西方文化大规模的涌入,就使得在现在中国社会里面,反而是西方文化被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却了解得很少。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央视的《百家讲坛》,推出了几个明星学者,讲《论语》的,讲《史记》的,讲《孟子》的,讲《庄子》的。

主持人:他们不是从中国传统的角度去讲。

王登峰:我知道,但是这里面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那么多人听这个东西,而且觉得很好,趋之若鹜。甚至他们出的书,一夜之间就可以卖掉上百万册,这说明什么?

主持人:传统文化本身的魅力。

王登峰:嗯。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第一,确实说明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因为如果讲的这些东西对大家没有帮助,没有意义,谁都不会喜欢的。喜欢就说明,人们突然发现了,我们的文化其实是那么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宝贵的财富,这是一个方面。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第二个方面,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老百姓对中国传统文化知道的太少。举个例子来讲,假如我们两个都研究《论语》,而且都研究的很透,论语里面的每一句话,一共大概一万五千字,我们都研究得很透彻,很清楚,每一句话都知道怎么回事,那么再有一个老师来讲《论语》,他讲得再好,我只能说讲得还不错,但是我不会去那样的追捧。这就说明,我们对自己的经典了解得太少,而一个民族的发展,如果失去了文化的根脉,它的生命力是不会长久的。

所以在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如何重新弘扬优秀文化传统的问题。十七大报告里面提出来,我们要实现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同时要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也就是说中央提出任务,我们要重新弘扬我们的优秀文化传统,要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什么意思?就是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中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人生智慧来武装现在的中国人。怎么武装?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个就是亲近经典。刚才讲了,我们现在很多人不了解经典,不了解就得去读,不了解经典怎么知道中国文化呢?所以第一个是要亲近。第二个,就是习俗的问题。我刚才讲了,文化跟其他方面最大的不同,就是文化是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其中很重要的是通过习俗来传承的,比如说中国的传统节日。像清明节,现在有学者说,清明节是中国人的感恩节,我觉得不要做这种对比,感恩节是什么?西方的感恩节其实并不是感恩,他们真正感恩的还是上帝。但是是谁帮他们的,是印第安人。他们不会种地,就教他们,教完了之后,到秋收的时候,他们弄几个瓜果,说你们也过来吃,这就是他们的感恩节。那么,我们看清明节反映的是什么?清明节纪念的是谁?清明节是纪念先祖、先贤、先烈。

主持人:我们历朝历代,都会派政府大员去祭我们的祖先。

王登峰:对,祭皇帝陵。这是中国人对待自己先辈的致敬礼,而且敬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祖先,不仅仅是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凡是对这个民族、国家做出贡献的,都会受到全国人民的尊敬,这就是中国文化核心的价值理念。清明节的习俗一代一代传下来,这种理念就一代一代深入人心,如果这个习俗没有了,那这个价值理念再深入人心就比较难。端午节我们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它真正体现的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家国情怀、天人境界,这种东西会成为我们生活当中的组成部分,当每一个传统节日我们都去认真对待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对整个中华经典里面的价值理念、人生智慧等等的一种传承。

所以说我们现在,就是需要从这两方面来做,一个是读经典,它跟语言文字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读经典的过程就是推广普通话的过程,就是推行规范汉字的过程。而传统节日习俗的搜集和整理,也是提高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价值理念的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我们说现在语言文字工作需要高度重视的任务,除了刚才讲的语言能力以外,就是中华经典诵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