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兰良平于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语言与未来”讲坛谈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叙事的话语分析

发布者: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3-05-19浏览次数:115

2023年5月11日,浙江师范大学兰良平教授做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语言与未来”讲坛,做了题为《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叙事的话语分析》的学术讲座。讲座由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余华副教授主持,近400位校内外师生在线参加。

兰良平教授的讲座由四个部分构成,分别为:中国英语学习者会话叙事、叙事结构研究、叙事互动研究、社会实践取向的会话叙事分析。研究方法为本次讲座的重点,兰教授梳理过去的叙事话语研究范式,聚焦当前最新的社会实践转向,并指出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首先,兰良平教授介绍了会话叙事的概念,即交谈中产生的叙事,而不是访谈中收集的叙事。会话叙事不仅体现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而且体现学习者的互动能力,还构建学习者的身份和能力性。接着,兰教授讲解了自己一项研究的数据收集方式、数据类型、分析逻辑和步骤。在研究方法综述部分,兰教授从拉波夫的叙事结构讲起,进而介绍了跨文化的叙事结构对比研究。拉波夫认为叙事具有统一的结构,而后续的研究者则基于不同文化、阶层、年龄等因素,进行各种叙事结构的对比。随后,又有学者发现,叙事不是个人的独白,而是共同构建的结果,开启了叙事互动研究。在这部分,兰教授用自己收集的一则案例生动展示了会话叙事的特点。最后,兰教授谈到叙事研究最新的社会实践转向,即研究重点逐渐从叙事内容转向叙事行为,从叙事文本到叙事语境。该转向融合了语言和社会、微观和宏观、语言结构和语言意识形态,借助指向性理论、定位理论,综合探讨身份的社会建构问题。兰教授用社会实践视角,重新对前述案例进行叙事层面、互动层面、文化层面的分析。

讲座结束前,兰教授与在线观众进行了问答互动,回答了观众关于叙事者对话者角色身份、跨文化叙事结构研究与伯恩斯坦语码理论的异同关系、叙事与身份建构的语言联系、定位理论书籍推荐等问题。此次讲座让大家对叙事分析的范式转变和会话叙事分析的具体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扩充了听众的研究方法储备。

 

撰稿:李宣

修改、审定:朱晔

终审:赵蓉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