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助力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

发布者: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2-11-01浏览次数:203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孙美娟 实习记者 李晶 通讯员 赵耀)10月13日,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讲坛”在线上举行。主讲专家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赵永峰围绕如何运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做了深入阐述。

国际话语权是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的综合运用

赵永峰首先阐明了国际话语权的概念,即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随后他结合实际,指出了提升国际话语权对于提升我国软实力的重要影响。关于如何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梁凯音曾经提出,国际话语权主要涉及话语施行者、话语内容、话语对象、话语平台和话语反馈五个方面的问题。对此,赵永峰表示,对于话语施行者,我们既要有官方机构,也要有民间组织和群体,如20世纪70年代的“乒乓外交”就通过小球转动大球,推动了中美邦交正常化。话语内容则是指我们要立体全面地讲好中国故事。话语对象指如何选择受众并争取最大话语效果,结合当今实际,我们要更多选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洲国家等人民为受众,用传播“软着陆”代替“硬着陆”。面对缺乏国际话语平台和发声渠道的现状,我们依然要重视话语反馈,做好国际话语双向互动的闭环。

当前的国际话语权场域中不乏中国声音,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型国际关系等,为我们反击西方对中国的“污名化”、歪曲事实等种种做法指明了方向。但是对于西方污蔑中国的整套话语体系和逻辑,我们也要构建相应的话语体系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赵永峰强调,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不是靠恩赐得来的,而主要是靠有效和灵活的中国政府决策与行动、中国非官方组织的努力以及中国公民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运用多种话语平台作为入口,让世界通过这些平台了解中国对国际事务的看法。

语言是一种战略资源

法国思想家皮埃尔·布迪厄在20世纪70年代就曾系统阐述了其实践哲学的三个主要工具:“惯习”、“资本”和“场域”。他认为资本与权力紧密相关,而语言“资本”就是在“惯习”中形成的。我国最早提出“语言资源”概念的邱质朴教授也曾指出,在现代社会中,知识量的增长速度和不同语言集团传递信息的大规模交际活动都已成为左右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工业发达的国家,语言资源的开发和国家通用/官方语言的推广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历史上一些重大科技发明的成果,如计算机的发明和人类登月的达成也都有赖于不同语言的交流和协作。

赵永峰表示,在更深远的意义上,从“语言法制”的角度对国内语言进行改革、管理、开发和推广以满足本国政治、经济需要的案例屡见不鲜。历史上英国广播电台BBC、美国之音VOA等都是推广英美文化、传播意识形态的利器,以至于英国当今软实力远远大于其经济实力,而美国文化几乎风靡全球。可以说语言既是物质财富的基础,又是创造精神财富的基础。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语言资源。截至2022年4月19日,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而要实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这“五通”,首要的就是实现语言相通。赵永峰强调,中文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语言资源,把中文推向国际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民的现实需求,也是世界人民的热切期盼。

推动“一带一路”官方与非官方深度合作

赵永峰针对我国开发利用“一带一路”语言资源工作,指出了语言助力中国国际传播的几点建议:一是提升国际传播策略,加强国家宏观战略布局,用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发展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二是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府间、国际组织间的合作,贯通机制并输送中方人才资源,促进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影响力;三是促进国际中文教育民间化,助力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开展工作,构建积极友好的大国形象;四是解决好人才“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关系,通过高等教育国际化,提高来华留学生和国际引进人才的质量,同时推动中国学生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水平大学留学访学,实现人才互联互通,推动中外人文交流;五是注重区域国别研究特色,以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为工作理念,重点布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要语种人才;六是做好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工作,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最后,赵永峰引用亚里士多德的名言“没有人会选择孤立,人的本性要求与他人一起生活”结束讲座。他指出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需要与世界其他国家进行对话交流,世界也需要中国文化,需要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我们要用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资源,提升我国国际话语权,推动全球治理,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讲座引起了听众的热烈反响,赵永峰劝勉广大外语专业学生要以扎根中国的眼光看待所学专业及内容,学习复语复专业,学好外语同时要夯实中文基础,从实践中学习,服务“一带一路”,成长为新时代复合型外语人才。对于身处新形势下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赵永峰指出不少高校外语教师面临转型困难局面,要勇于接受挑战,积极接受培训,酌情分类发展,发挥自身长处。高校也要给予教师一定的成长周期,配备相应资源,完善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注重基础,迎接变化,铆足内生动力,响应时代召唤。

讲座由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语言政策与语言教育研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主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