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郑咏滟于“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讲坛”谈社会政治视阈下的中国城市家庭语言规划

发布者: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2-09-15浏览次数:181

2022年9月8日,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郑咏滟教授做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讲坛”,做了题为《一个城市的两个世界:社会政治视阈下的中国城市家庭语言规划》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刘媛媛老师主持,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近500位师生以在线的方式收看。

在讲座中,郑咏滟教授分享了她对中国都市背景下不同社会经济社区的家庭语言规划研究。郑老师从本研究的背景讲起,指出在日益多元和多语的社会中,语言在人的向上流动性和地域流动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亚洲语境下,英语能力与人的社会流动性息息相关,家长对孩子英语教育的高度关注已经成为近二十年来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亟待学者立足本土进行深入探讨。

现有的家庭语言政策研究中有两大主流理论。其一是由Spolsky所提出的语言政策的三维框架,该模型由三个互相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语言信念、语言管理与语言实践。其二则是由Coleman所提出的家庭资本理论,该理论借鉴了布迪厄的社会资本理论,认为家庭资本主要包括物质资本或金融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这三种形式。然而,以上两种理论都缺少多维视角,无法反映微观的家庭语言政策所折射出的社会语言意识形态以及社会结构对个体产生的影响。因此,郑老师从教育生态学中受到启发,引入The Douglas Fir Group的二语习得超学科框架,试图把家庭语言政策嵌入到宏观、中观、微观的多层次模型中,观察政府的各项政策对早期儿童语言教育的态度、社区的语言规划活动以及家长对孩子语言学习的信念和管理措施。

基于多层次生态框架,郑老师在研究中收集了三种类型的数据,包括政府政策文件、对两个社区图书馆的实地访问以及对两个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在宏观政策层面上,儿童早期语言政策不利于英语学习;在中观社区层面上,英语读写活动受到家庭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而在微观家庭层面上,家长均有相同的愿景却实施了不同的管理实践。郑教授指出,家庭人力资本在塑造家庭语言意识形态时起到了中心作用,也影响着家长以何种方式投入到孩子的语言学习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数字化时代,家庭人力资本同样调节着家长使用多媒体和网络学习资源的能力,即在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家庭间产生了“数字鸿沟”。

在讲座后半段,郑老师还向听众分享了在投稿过程中如何针对审稿人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回复。她总结道,回复审稿人意见及修改文章的过程是国际学术发表中的难点,但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有益观点,促使研究者产生进一步的思考,不断优化文章的写作。

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郑老师与听众们进行了交流。她针对SES的计算方式、调查问卷的设计、未来城市家庭语言政策研究的发展方向等问题一一作了回应。她展望在东亚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未来的家庭语言政策研究需要格外关注集体能动性的问题,既把研究做在中国大地上,同时通过国际发表,对整个世界的知识体系做出应有的贡献。

 

撰稿:何昕屿

审订:朱晔

终审:赵蓉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