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语言战略与我国语言文化安全对策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0-12-12浏览次数:454

 美国国家语言战略与我国语言文化安全对策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王建勤

    近些年来,美国政府连续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提高国家外语能力的政策、法案。特别是,2006 1 5 日,美国国务院、教育部和国防部联合召开的美国大学校长国际教育峰会,正式推出美国“关键语言”倡议计划。这是美国政府首次从国家安全与繁荣的角度看待外语教育。这一系列有关外语教育的政策与法案,集中地反映了美国的国家语言战略。这些在全球化背景下发布的语言战略,对我国语言文化安全,特别是对我国汉语国际推广战略的实施带来巨大的挑战。 

一、美国国家语言战略与外语政策 

新世纪伊始,美国接连发布了一系列与国家安全有关的外语政策。 2004 6 月美国国防部召开由美国政府、企业、学术界和语言协会领导人参加的“全国语言大会”。会议的目的是“要通过提高外语能力增进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改善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会后,即 2005 1 月发布了“白皮书”―――《国家外语能力行动倡议书》,号召美国公民学习国家需要的“关键语言”。 2005 5 月美国民主党参议员利伯曼和共和党参议员亚力山大向参议院提交了《 2005 年美中文化交流法案》,要求 5 年内从联邦资金中拨款 13 亿美元,用于美国学校开展中文教学,以改善与中国的贸易和文化关系。 2006 1 5 日,美国教育部、国防部联合召开全美大学校长国际教育峰会,美国总统布什在会上发起“国家安全语言倡议”,并拨款 1.14 亿美元资助以国家安全为目标的“国家旗舰语言项目”,其中包括“中文旗舰项目”。目的在于培养国家需要的“关键语言”的高级人才。美国发布的这一系列法案和政策集中地反映了美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家语言战略。 

1.  美国国家语言战略出台的背景 

美国国家语言战略出台的直接原因是 9.11 事件的惨痛教训。然而,美国政府并没有就事论事地看待 9.11 事件给美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相反, 9.11 事件促使他们回想起了美国的历史教训。美国政府认识到,“ 2001 9 11 日之后,美国人立刻发现他们再次面临着‘ Sputnik ’时刻。”所谓“ Sputnik 时刻”是指 1957 10 4 日前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 Sputnik  1 号”那一刻。美国认为前苏联这一技术优势对美国国家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因此,美国通过实现登月计划赢得了所谓“冷战的胜利”。然而,历史上的那一刻仍然使美国记忆犹新。他们再一次意识到教育与国防的密切关系,因而在   “全国语言大会”的白皮书里,号召美国公民学习外语,改善国家的外语能力,确保美国的国家安全。   

如果说前苏联凭借军事技术上的优势在上世纪 50 年代对美国的传统安全领域带来巨大的军事威胁,那么, 9.11 事件给美国带来的则是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和挑战。美国政府清楚地认识到,外语能力和理解他国文化能力的缺乏,削弱了美国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对国内外的了解,阻碍了社会的流动能力,减少了商业竞争能力,限制了公共外交的有效性,以至于威胁着美国的国家安全。 

此外,美国新出台的国家语言战略与其海外战场对外语技能的政治和军事诉求密切相关。美国军方外语推广部门认为,目前最关键的外语是阿拉伯语和普什图语。因为目前在伊拉克驻扎的美军有15.5万人,但通晓阿拉伯语的人寥寥无几。语言不通便无法与当地人交流,无法了解周围的情况。为此,美国总统布什在全美教师高峰会议上详细地阐述了掌握外语技能的重要性。他希望美国军队是一支具有流利外语能力的军队,外交人员和情报人员能够听得懂阿拉伯语等关键语言,并希望来自重要区域的外国人教美国人如何说他们的语言,以便于传播美国的意识形态,传播美国的自由和民主。

美国新出台的国家语言战略还与经济全球化竞争的背景有关。2005年发布的全国语言大会白皮书指出:“我们的构想是,通过外语能力和对世界文化的了解,使美国成为更强大的全球领导者。”这一语道破美国国家语言战略的真实目的。 5 美国政府清楚的认识到,为了确保美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经济竞争力,美国必须“拥有高水平外语技能和了解他国文化的专家和领导人”。 6 美国需要既有职业技能同时具有了解其他文化和多种语言能力的职员,这样才能保持美国在全球市场的领导地位。近年来,中国的和平崛起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注和恐慌。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崛起对美国是一个全方位的挑战。因此,美国参议员利伯曼在《2005年美中文化交流法案》中指出,“为我们的孩子们提供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机会,将使他们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获得更好的获胜机会。”

上述背景表明,美国出台国家语言战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企图是显而易见的。美国的国家语言战略不仅仅着眼于目前的国家安全,而且着眼于未来的全球化竞争,从全球化的高度,为美国下一代未雨绸缪,可谓“为之计远矣”。

2 、美国国家语言战略目标 

美国国家语言战略的第一个目标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即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家安全。 2003 8 月美国国会议员 Rush Holt 向议会提交“国家安全语言法案”( 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act )时指出,“如果我们不致力于学习世界各重要地区的语言与文化,我们将无法再保持国家的安全。我们在海外的军队和国内人民的安全要求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以解决国家需要的关键语言人才短缺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不作为不仅是不负责任的,而且是危险的。” Rush Holt 看到, 9.11 两年之后,美国在外语能力提高方面仍然没有大的改变。他寄希望于这个法案能够改变美国外语能力落后的现状。使美国的下一代有能力应对美国面临的新威胁。美国 Adelphi 大学校长 Robert  A.  Scotty 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国家对其他国家文化了解的需要,与其他国家人民交流的需要,已经不是什么新需要;我们也听到很多解决这些问题的倡议,但是几乎没有什么进展,以致造成了这么多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公民。”由此可见,美国政府已经认识到,外语能力的匮乏给美国的国家安全、外交、法律实施、情报收集以致文化理解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因此, 2006 年布什发起“国家安全语言倡议”,把外语能力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并试图通过提高美国公民外语能力以确保美国在 21 世纪的安全和繁荣。 

美国国家语言战略的第二个目标是维护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利益,使美国在全球化竞争中提高经济竞争力。美国政府认识到,所有的贸易是全球的,但所有的市场都是世界各地的。美国希望通过自由贸易进入世界各地的市场。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拥有高水平的外语技能和对世界各地文化深刻的了解。然而,美国由于缺乏这样的人才,使美国不能有效的接触和开发海外市场,使美国的商业竞争力受到损害。美国国会前议员 Rich Lazio 在全美语言大会上指出,全球化并没有带来英语的全球化,说英语的人仍然是少数。美国要想获得经济上的持续发展,要想生产吸引世界的产品,并通过有效手段将产品推向世界,必须具备强有力的外语能力和理解他国文化的能力。但是,他看到“美国的一些企业目前仍然没有完全意识到这种需要。”因此,这位前议员呼吁外语教育要从幼儿做起,充分利用所有资源使他们受到良好的外语教育,以保持美国在未来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美国国家语言战略的第三个目标是制造“语言战略武器”,利用“语言战略武器”传播美国的声音。所谓“语言战略武器”,是指美国利用语言的交际功能作为传达美国意志的手段,以实现美国的战略目标。美国总统布什在全美大学校长国际教育峰会上的讲话对“语言战略武器”的功能作了详尽的阐释。布什认为,国家安全语言计划通过“国家语言旗舰项目”培养军事情报以及外交人员只能在短期内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而要维护美国长期的国家安全必须通过传播民主和自由的意识形态。美国要在这场意识形态斗争中获胜,必须依靠那些具备外语能力的美国人来传播民主与自由。如果你不具备外语能力,就无法使需要帮助的人相信你的民主和自由。从布什的讲话可以看出,美国把语言作为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目标、传播美国意识形态的重要战略武器。语言被赋予重要的战略意义。由此看来,语言既然作为“武器”就会有“杀伤力”,借用“语言武器”可以达到其他武器所达不到的目的。因此,布什提出“要充分利用所有的语言资源,让那些来自世界重要地区的外国人教我们如何说他们的语言”,其良苦用心就不难理解了。 

美国国家语言战略的第四个战略目标是,为海外战场的军事情报人员、外交人员装备“语言武器”,满足海外战场军事、外交和情报需求。布什在全美大学校长国际教育峰会上对此作了明确的阐释。布什希望,在前线的战士能够和抓获的敌人对话,能够听得懂驻扎区当地人说的话,能够在任何区域用当地人的语言和他们交流。他认为,建立一支具有流利外语能力的军队是非常有意义的。在情报收集方面,布什希望,当有人用阿拉伯语、波斯语或乌尔都语说话的时候,情报人员能够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在外交方面,布什希望外交人员能够用当地的语言和当地政府沟通,使美国政府确信当地政府能够和美国共同合作,与那些残害生命、传播难以置信的落后意识形态的恐怖主义进行斗争。布什的讲话直接地反映了美国海外战场对外语能力的军事诉求。现代战争虽然可以通过高科技打破时空障碍获得军事情报,但是语言是获取信息情报的最后一道屏障。打破语言的屏障只能通过语言技能来实现。这是美国为什么如此看重“语言武器”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的原因之一。 

……………………

本文收集于网络,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