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连玉:韩国《第四次国语发展基本计划(2022—2026)》

发布者: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5-10-03浏览次数:11

根据2005年颁布的《国语基本法》,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从2007年开始,每五年制定发布国语发展基本计划。2022年1月26日,文化体育观光部发布了《第四次国语发展基本计划(2022—2026)》(以下简称《第四次计划》),提出五大策略:(1)为制定新时代国语政策打下基础;(2)营造便于沟通的语言环境;(3)打造语言多样化环境;(4)扩大韩语生态系统;(5)促进韩语产业化发展。

一、为制定新时代国语政策打下基础

(一)开发基于语言文化产业的人工智能技术

在聚焦建立以技术开发为目的的大规模语料库的基础上,《第四次计划》主要倡导技术先导型语料库,提出以下三个工作计划。(1)扩充韩语资源,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开发;(2)建立人工智能语言能力综合评价体系;(3)建立共享韩语资源运营机制。

(二)创建能够反映语言多样性现实的国语政策基础资料

为适应语言环境的变化,《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三个工作计划。(1)由国语专家组成国语规范修订委员会,及时修订语言文字规范;(2)建立可观察韩语词汇使用情况的大规模平衡语料库,以语料库显示的词汇频度、范围、分散度为依据划分词汇等级,建立语言生活基础词汇目录;(3)创建和管理国语政策相关资料,主要以定期开展“国语使用实况调查”和建立官网收集国内外国语政策相关资料两种方式推进。

(三)加强国语辞典功能,构建语言资源库

由于韩国国立国语院公开的Urimalsaem与《标准国语大辞典》在功能上没有明显区别,容易引起混淆;同时,用户不仅需要标准化、规范化的国语辞典,也需要词义解释简单、提供词源信息的国语辞典。基于此,《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两个工作计划。(1)为了收集动态变化的语言资源需加强国语辞典的功能。通过改进编校方式和辞典结构,并开发综合编纂器和语料检索系统,提高Urimalsaem的用户参与度。改编《标准国语大辞典》,重点收录生活所必需的基础词汇。(2)构建使用目的不同、具有针对性的辞典系统,如固有词辞典、俗语和惯用语辞典、行政用语辞典、地名辞典等。建立可提供韩语词汇历时信息的历史资料库,持续完善辞典内容。

二、营造便于沟通的语言环境

(一)构建利于国民交流的语言文化环境

全球化进程使得官方和民间外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使用外语造成的沟通障碍引发了社会代沟现象。此外,随着网络社交服务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短时间内可以在网络上迅速传播,因此亟须寻求提高数字时代语言公共性的方案。基于这些现实,《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三个工作计划。(1)支持改进国民生活中的公共语言。包括:构建和管理外语借词本土化体系;找出各种高难度的法令用语,进行国语醇化,在制定、修改法令时避免使用高难度词汇;积极改进广播电视语言;利用新闻、广播、电视、网络宣传使用醇化语。(2)引导国民打造“使用简单国语”的文化氛围。为此推进的工作包括:大力培养面向大学生的国语醇化队伍;加强国语醇化教师培养,推进青少年语言醇化工作;建立官网,方便国民提出有关简化公共语言的意见和建议;每年开展公开征集活动4次。(3)完善数字时代的公共语言,帮助语言生活中的弱势群体融入主流语言生活。包括:为提升语言的公共性,分阶段推进公共机关数字时代公共语言实况调查以及使用能力调查等基础研究;通过开发相关教育资料,开设相关课程,开发简易的数字时代公共语言,提高数字时代正确使用公共语言的能力。

(二)构建公共语言综合评价管理体系

《国语基本法》修订后,规定公共机关从2022年起,必须进行语言使用评价。基于此,《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四个工作计划。(1)建立公共语言管理体系。按照统一标准整理各部门、各机关公共语言资料,检查公共语言使用变化;建立并开放支持多人协作的公共语言系统;建立提供专业术语综合信息的系统,并开发和推广兼容多种环境的相关应用程序。(2)完善公共语言支持系统。继续建设始于2006年的公共语言审核语料库,收集整理准确、简单的公共语言资料,如“难度高的100个常用公共语言”“须进行国语醇化的100个外语”等。(3)开展公共语言评价。(4)构建公共语言翻译基础,并扩大公共语言翻译范围。包括:制作公共语言翻译标准,并将翻译对象由原来的地名、文化遗产名、车站名、饮食名等逐步扩大到韩国所有的历史文化遗产用语;增加公共语言的翻译语种,逐步扩大到人口或交流较多国家的语言;开发可在多种设备使用的公共语言翻译标准检索系统。

(三)为提高数字时代国民国语能力提供支援

为寻求检验和提高数字时代沟通能力的方案,提高国语教育质量,《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三个工作计划。(1)通过完善并推进国民国语能力实况调查,确保提高国民国语能力后续措施的客观性;实时建立国语能力自我检查系统,引导国民积极提高国语能力,加强国语教育与国语能力资料的循环系统建设。(2)进行量身定制的国语教育,完善国民语言环境。(3)完善网上学习管理系统,便于用户操作和有效管理;增加有趣的国语生活相关内容,完善现有资料,以方便用户更好地学习国语。

三、打造语言多样化环境

(一)建设包容的语言服务环境,以创造和谐社会

随着社会的沟通交流转换为非接触式,经常出现操作数码设备有困难的群体被疏远的现象,因此,亟须为这些弱势群体创造良好的语言使用环境,并出台相关政策。为此,《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两个工作计划。(1)为数字时代出现的语言生活中的弱势群体优化语言使用环境。首先调查公共机关使用数字时代语言的实际情况,调查语言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对数字时代语言的理解程度与接受程度。基于调查结果推出提高数字时代语言能力的相关政策,制定公共语言使用指南,并鼓励公共机关加以实施。(2)制定手语和盲文发展计划,推进综合语言政策实施。内容包括:制定《第二次韩国手语发展基本计划(2023—2027)》《第二次盲文发展基本计划(2024—2028)》;加强相关法定计划与政策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语言服务政策的实效性。

(二)保留因地域和社会因素而产生的语言文化多样性

由于网络交流成为主流交流方式,扩大了不同年龄层在语言使用上的差异,地域方言使用人口急剧减少,濒危地域方言也随之增加。基于这些现实,《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两个工作计划。(1)实施基于地域和社会因素的语言多样性调查。即:实施面向不同地域、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别国民的中长期调查计划;调查因人口急剧减少而濒临消失的山区、岛屿的传统生活语言和工作语言。(2)构建地域语言文化资料储存库。即:扩充已有地域方言综合信息系统,构建与地方自治团体建立的地域语言文化资料管理系统数据互通的综合管理体系,将地域语言文化资料以录音、影像、语料库等不同形式加工整理,用于当地旅游、教育、产业等领域。

(三)建立韩国和朝鲜交流沟通的基础

长期分裂导致了韩国和朝鲜的语言异质化问题,有必要研究朝鲜资料的利用方案,构建朝鲜语言、文化基础资料库,制定并推进语言统一政策,为民族统一建言献策。基于这些需要,《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三个工作计划。(1)为提高朝鲜语言资料的实效性,对其需求度进行调查,基于此制定“构建朝鲜语言资料库的中长期计划”,并构建相应管理体系。(2)建立利用朝鲜资料的基础资料库。计划建立的资料库分别为朝鲜辞典未收录的口语资料库、韩国和朝鲜呈现差异的口语资料库;标注原语、释义、例句的韩国和朝鲜外国人名、地名标记比较资料库;有助于朝鲜移民快速适应韩国社会语言教育的基础资料库。(3)出版《民族语大辞典》《韩国朝鲜语言文化综合辞典》。

四、扩大韩语生态系统

(一)推进韩语教育本土化,扩大韩语教育规模

居住在韩国的外国人、婚姻移民、多元文化家庭子女以及海外韩语学习者是潜在的韩语学习队伍,有必要创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并建立个体化与本土化的发展体系。面对持续增加的韩语学习需求,国家有必要优先推出系统的政策,而不是各部处自行应对。基于这些需要,《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四个工作计划。(1)实现韩语教育的本土化,为韩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包括:制定国际通用课程与标准,开发和推广教育资料;实现韩语基础辞典和韩—外学习辞典的本土化,为韩—外学习辞典的海外发展提供支援。(2)开发学习者语料库和非接触式沟通交流的内容。包括:建立体现国别、韩语能力、语料类型的1000万词国内外韩语学习者语料库;开发有助于口语等学习的互动内容和教学辅助工具,并以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以及元宇宙的形式提供。(3)加强推进韩语教育重点工作(韩语教育政策)。包括:①促进相关机关之间的合作;加强国内外语言政策相关机构的交流,以实现教育标准和内容的国际通用性。②支持制定并开发课程与教材的咨询、审议标准,对课程与教材进行内容分析与评价,提供教育内容应用信息。(4)国立国语院建立的四个韩语教育学术团体通过举办“韩语教育政策论坛”推进官民共同探讨相关政策。

(二)优化世宗学堂建设,促进韩语在国内外的推广

随着韩语、韩国文化学习需求持续增长,网络教育需求扩大,有必要强化师资力量提高韩语教学质量。基于这些需要,《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四个工作计划。(1)加大力度支援世宗学堂建设,促进韩语推广。(2)支持多样化的学习模式,扩大韩语学习后备力量。包括:通过开发网络课程、增加内容,帮助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学习韩语;开发本土化教材和内容,帮助不了解韩国的外国人更易入门;建设多样化课程,以满足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开发基于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的教育内容;通过实施世宗学堂学员熟练度测试建立世宗学堂学习者评价体系。(3)推进符合当地需求的文化交流。推进方式包括:持续开发世宗文化学院课程,为推广高品质韩国文化奠定基础,满足对韩国文化的学习需求;定期派遣专家,优化文化教学;推进线上交流,宣传世宗学堂;完善奖学金制度。(4)通过强化师资力量提高韩语教学质量。方案包括:持续增加专业教师派遣数量,建立韩语教师培训中心,推进师资本土化;建立世宗学堂教师研修中心,开设韩语教师培训课程和线上线下教师再教育课程;积极建设海外韩语教师交流协作平台。

(三)优化韩语教师资格制度,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韩语教师资格制度正式实施以后,获得教师资格证的人数剧增,有必要完善相关制度,对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质量管理。基于这些需要,《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三个工作计划。(1)通过完善韩语教师资格法令等,优化相关制度。具体包括:通过完善教师培训机构审核标准,提高韩语教师培训机构的质量,目前重点审核教学计划等一般材料;通过定期再审,提高培训机构实际水平。(2)通过完善“相关课程”和“认证考试”提高培训质量。即:调整必修课程学分等方式完善韩语教育能力认证考试题型。(3)针对教师成长周期的特性开发能力提升项目,并进行量身定制的培训。即:取得教师资格后,针对新任教师和资深教师,开发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培训对象、不同教育环境的能力提升项目;支援开发线上线下、国内国外、本土化等多种培训模式。

五、促进韩语产业化发展

(一)收集韩语文化资源,加强展示教育

国立韩语博物馆开馆以后,虽然收集了大量韩语相关资料,但其规模尚未达到国立博物馆平均水平,有必要继续开展收集工作。为提升国内外韩语文化价值,应对非接触时代的挑战,有必要开发展示内容和适合于不同用户的在线教育内容。基于这些需要,《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三个工作计划。(1)收集能够代表韩语博物馆的相关资料,进行宣传和展示。收集资料的方式主要是购买和捐赠两种,在这些资料中,重要的内容申请注册为国家指定文化遗产,并在数字韩语博物馆公开原文。(2)开发基于数字化新技术的展示。包括:制作基于元宇宙的切实感受型展示体验内容,以及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混合现实技术的体验内容;制作与线下展示相结合的复合型线上展示内容。(3)开发线上线下体验型韩语文化教育内容。包括:通过开发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内容,扩大韩语文化教育范围;开发和推广海外非接触式教育内容;开发针对儿童、外国人的体验式教育和展示内容。

(二)培育韩语文化产业

为提高国内外对韩语的关注度、提高韩语的价值,培育韩语产业,《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两个工作计划。(1)举办“韩国文字节”活动,并设立奖项,奖励参与者。具体包括:在“韩国文字节”前后推进韩语周,创造世界各国民众共同参与的机会;举办系列活动,分享相关领域成果,建立交流平台;为继承世宗大王的伟业和创造精神,鼓励民族文化的扩展,在国内外设立相关奖项。(2)培育韩语文化产业。具体方案是推进韩语创意产业征集活动,开发韩语为素材的内容,为韩语产业打入海外市场提供支援,建设以韩语为特色的城市。

(三)积极推进世界文字展示教育

为提高世界对韩语的关注度、储备世界文字比较研究所需人类文化遗产,《第四次计划》提出以下三个工作计划。(1)建立国立韩语博物馆世界文字馆并构建管理体系。(2)探讨国立韩语博物馆世界文字馆展示及收集、管理文物的方法。展示方法包括常设展览和企划展览,常设展览以“文字与文明的伟大旅程”为主题,展示有关世界文字的出现和发展等“文字大众化”内容。收集与管理文物的方法是通过推进国内外文字文物的调查、购买、捐献、受托,并登记、保存文物和相关资料,建立安全的文物管理基础。(3)开发和运营国立韩语博物馆世界文字馆研究教育项目。包括:建立儿童体验馆;开发适合于不同对象、主题、地域的教育项目;建立数字世界文字资料库,推进与国内外语言文字专门研究机构的学术交流,建立语言文字合作网络。

(原文载于《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23)》第004—009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