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书写作为方法:“汉字文化圈”、书写传统与历史叙事
作者:武春野(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科学研究院)
来源:《文史哲》2025年第2期
摘要: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传统,也是东亚地区共享的文化遗产。汉字作为区域共同语发挥的文化整合作用,是古代东亚世界秩序的重要支点,而训读作为此区域内普遍存在的文化实践,塑造了东亚各地的多元书写文化传统。19世纪后半期以来,语文改革被纳入国家近代化方案,引发了遍及东亚地区的新语文运动。语文改革不但关系到对现实情势的认识,也涉及对历史的认知和解释,两者互相影响,历史上的书写问题于是成为东亚各地身份认同和历史想象的焦点,出现了不同的历史叙事模式。从辨析“汉字文化圈”这一概念入手,可在思想史脉络中讨论三类有关古代东亚书写传统的历史叙事模式。这些历史叙事形成了彼此竞争的历史解释模式,从而导致书写问题在其中“去问题化”或“重新问题化”。近代东亚地区的政治现实对历史学者的想象力形成压力,时而导致一种“想象的紧张”,即过分强调传统与变革、汉字与其他书写系统、书写文化与口头文化之间的对立,往往忽视了古代东亚世界已形成多元书写传统,而近代新语文运动更多反映了多元传统内部的相对位移。
关键词:“汉字文化圈”;新语文运动;历史叙事;身份认同
引用格式(GB/T 7714—2015):武春野.书写作为方法:“汉字文化圈”、书写传统与历史叙事[J].文史哲,2025,(02):141-150+168.DOI:10.16346/j.cnki.37-1101/c.2025.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