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与未来”智库论坛在上海举办

发布者:郭家唐发布时间:2016-03-24浏览次数:777

共商语言国事,群策群力问道智库建设

——“语言与未来”智库论坛在上海举办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秉持科研致用、面向社会、服务国家的宗旨,多年来积极发挥智囊团作用,在资政启民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2015年成为国家语言文字智库首批试点单位之后,更加注重学术研究与国家需求的对接。“语言与未来”智库论坛就是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为更好地沟通学术界与管理层而打造的高层次交流平台。

2016319日晚,“语言与未来”智库论坛(第2期)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来自政府部门和其他高校的与会嘉宾有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田立新副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魏晖副所长、国家语委咨询委员傅永和研究员、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规划协调处易军处长、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日培、武汉大学中国语情监测与研究中心主任赵世举、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行、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周庆生、北京外国语大学国家语言能力研究中心主任戴曼纯。论坛由语言研究院院长、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赵蓉晖教授主持。我校梅德明、赵美娟、王雪梅、张雪梅、沈骑、武春野等老师和部分研究生、访问学者也参加了论坛。

论坛上,易军同志首先介绍了《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科研规划纲要》的基本内容,指出“一个核心、两个提升、五项重大工程”是“十三五”期间的核心任务。随后,与会者围绕着如何实现这些战略目标、如何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发现新问题提供新思路展开了充分的研讨。田立新同志强调了“十三五”规划的核心要点,认为它不仅是国家语文文字战略实施中的重要环节,同时传递出一些重要的信息,对语言本体和应用研究的兼顾与互补、语言学科建设、应用类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语委前任副主任傅永和同志分享了自己对“十三五”规划特点的理解,认为开展应用类研究一定要放宽视野、开展交叉研究、突破领域的限制,他还从语言信息化建设的角度给上外这样的外语类院校提出了若干值得研究的问题。黄行研究员认为,未来应处理好语言政策中的三个主要关系,提出外语类院校应重点研究国家通用语和国际通用语之间的关系。魏晖同志特别强调,智库研究不是完全自由的学术研究,一定要把握国家的需求、关注社会中的问题,他认为上外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应当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戴曼纯教授认为,以往的语言政策研究往往忽视了政策的对象,提出应致力于改善语言政策的传播效果,以此提升政策的执行度。赵蓉晖教授指出,语言文字在社会各个领域无处不在,是至关重要的社会要素,语言智库的建设首先要坚持国家立场,更要有前瞻性、预见性,对于社会上存在的语言问题要能及时发现,做好预案,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智力支持。梅德明教授作总结发言时强调了语言智库的三个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与国际责任。他认为,外语院校来在提高中国智库的国际显示度方面任重道远。

此外,论坛参加者们还就智库建设、政府需求与中国面临的现实语言问题等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与会嘉宾得出共识:智库存在的意义是为了服务国家需求,提供客观的第三方意见帮助政府决策,但智库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建立在扎实的研究基础之上,需要兼顾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拓宽视野,加强跨学科建设。此次论坛紧扣即将推出的《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科研规划纲要》,理解规划的精髓,讨论落实的措施,展望未来的前景,特别对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的咨政工作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语言与未来”智库论坛属于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的系列品牌会议之一,旨在开展服务于国家战略的应用型研究,搭建学术研究与决策管理的对话平台,提升中心的咨政研究水平,产出高质量的咨政成果。该系列于201511月举办了第一期。

(上海外国语大学语言研究院·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