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德明:构建更高层次开放格局

发布者:郭家唐发布时间:2016-03-17浏览次数:390

编者按:3月11日《联合时报》发布2016年全国两会特刊,提出以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全力深化改革攻坚,构建更高层次的开放格局,率先形成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是上海的光荣使命与历史责任。特刊邀请了四位上海市两会委员、专家等进行对话。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曹德明在对话中围绕上海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语言能力、设置解决全球问题议程能力、全球文化创新力提出了相关建议, 以下是对话内容实录。


主持人:上海是“一带一路”最大首位城市,上海有条件、有责任服务好“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一带一路”特别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上海已经制定了贯彻“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意见,重点聚焦经贸投资、金融合作、人文交流、基础设施等四大领域。您认为上海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作为、有所突破?

曹德明:对于中国今后的发展而言,开放理念极为重要。通过进一步开放,通过国际交流和合作,我们可以汲取世界文明的精华和各国发展的有益经验。对于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而言,这一战略构想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和极好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是具有全局性的国家战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提速,推动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破解我国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匮乏,已成当务之急。我们国家外交上不缺顶层设计,缺的是接地气的东西——对区域、国别研究真正了解的人才仍远远供不应求、文化创新力不足。坦率地讲,我们对“一带一路”沿线50多个国家的人文历史、经济社会、价值取向等方面的了解还不够全面、不够深入,对其中有些国家还知之甚少;能对这些国家进行深入的国别研究的人才仍远远供不应求。

我国正在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非通用语人才”“国际组织人才”“优秀来华留学生”“国别问题研究人才”等五类人才的培养,以应对我国在非通用语种、国际组织等方面所面临的人才储备不足问题。上海作为“一带一路”最大首位城市,“开放”尤为重要,需要很强的国际引领能力、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具体来说,上海要进一步提升城市语言能力、设置解决全球问题议程能力、全球文化创新力等。当前要重点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关语种,要加强各个对象国和地区的研究力度,突出人文研究,提高历史研究和宗教研究水平,解答这些国家的国情、地区问题和中国交往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推进全面开放,要求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

  

主持人:上海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战略交汇点,正在积极谋划发挥两大国家战略叠加优势和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优势。上海正在加快建设科创中心,着力加强“四个中心”与自贸试验区建设、“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度结合,对新一轮建设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曹德明: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须重视城市语言能力的提升。在上海大力建设四个中心,开展自由贸易区试验,推动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之际,更有效地提升城市外语能力,激发城市进一步面向国际开放的积极性,将有助于上海的国际大都市和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要提升城市语言能力,包括外语人才储备、拥有的外语资源、居民多语使用能力、外语服务应用能力、外语服务能力等。瞄准国家和区域战略急需,作为培养语言人才为主的高校,上外正在推进“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多语种”指的是学生要至少精通两门以上第二语言,具有出色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则意味着互通互联,要求学生在多语种的基础上,打破专业学科壁垒,成为在某一领域的专精人才。

上海要加强智库建设,让上海成为设置解决全球问题议程的咨询服务中心。上海的交通、场馆等硬件建设日新月异,我们的软件建设也要紧跟其后。上海要进一步激活高校、研究机构的创新活动,发挥人才集聚效应,吸引全世界的学者、专家到上海来开展短期或长期的学术交流研究。上海应具备设置解决全球问题议程的能力。这里的全球问题包括气候变暖、金融危机、反对恐怖主义、城市化等。

上海要提升全球文化创新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上海是中国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上海应该与纽约、巴黎、伦敦、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全球影响力对标。创新需要多元文化的深入交流、不同文明的沟通交融。全球化时代的创新更需要多元文化的深入交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差异,促进互相交融;也更需要突出特色,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品牌。上海具有“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在提升全球文化创新力方面,上海一方面要抓住全球前沿;另一方面,要彰显中国特色。

  



关闭